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新时代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讨会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7日 18:26 点击次数:[]




助力前沿理论研究,打造人才培养基地。10月28日上午,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院新时代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东荣会议中心举行。

吉林大学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副院长邵彦敏教授作为研讨会主持人为研讨会的开幕进行致辞。

随后,来自东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的学者在新时代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讨会上研讨了自己最新理论成果,围绕灵活雇佣实践、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新科技革命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中国参与制定国际劳工标准新规则研究等问题进行交流发言。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就新时代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做出精彩演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授以“灵活雇佣与劳动关系碎片化”为题,通过对典型网络平台用工的劳动过程分析,论述了灵活雇佣背后的劳动异化。劳动碎片化是指由劳动分工引起的劳动关系精细化多样化的过程和状态。在灵活雇佣中,劳动关系派强调劳资间的从属性更强了,弱化了员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工作量);而非劳动关系派强调了员工自由选择性增强了,而弱化了工作部分的从属性增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院长闻效仪教授进行了“关于零工经济对制造业影响的思考”的报告。零工经济是数字经济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人力资源分配模式,即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劳动力供需方的模式。快速发展的零工经济对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行业形成“虹吸效应“各类互联网平台新增劳动力和大比例来自生产制造业,过去活跃在工厂产线的青壮劳动力正源源不断的从线下走到线上,中国的经济 结构和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充分阐释了零工经济对劳动力争夺的基础上,闻效仪教授提出了零工经济展现的“三类图景”,即零工经济是就业创造者、劳动控制者、不稳定制造者。同时提出,零工经济过度发展会形成“产业空心化“风险、劳动者权益“逐底竞争”局面、“三和大神”现象,并提出了从拆解到连续的政策调整的可能方向。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刘文教授以新科技革命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为研讨重心,指出新科技革命下劳动关系产生的新的变化、遇到的新的危机以及防止措施。刘文教授认为新科革命的发展催生新的岗位新的业态,引发劳动关系巨大变革。新科技革命具有智能化流程、个性化生产、分散化场所的特点,催生出了包括“平台”和“个人”两个方面的新行业、新岗位。新的就业形态拥有传统就业形态所不具有的劳动方式灵活化、劳动关系弹性化、劳动群体松散化的特征,也因而对劳动关系从属性、劳动者主体身份以及劳动者风险防范和救济产生了影响。针对新科技革命下劳动关系的变化,刘文教授提出了两点治理建议:一、完善劳动关系领域的法治保障;二、优化科技革命下的工会组织建设。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于桂兰教授在此次研讨会中汇报了自己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参与制定国际劳工标准新规则”的研究进展。国际劳工标准是国际劳工组织成员(政府、雇主和工人)起草的法律文书,规定了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于桂兰教授指出,国家劳工标准在提高全球劳动条件的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技术进步和绿色经济对全球就业形势形成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了对全球统一劳工标准有失公允的质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冲突。而此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设计一套“中国参与制定国际劳动调准新规则的总体方案”。

五位教授在此次研讨会上带来了自己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思考。“从新科技革命、新业态下阐释劳动关系系发生的变化,不论是灵活用工制度还是零工经济对制造业的影响,亦或是新科技革命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都是从一个全新的发展视角阐释了劳动关系的新变化,于老师介绍了自己未来研究的重大领域,其研究对吉林大学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的重要支撑。几位专家的讲授带来了理论的盛宴和实践学习的机会。”

在研讨会的最后,邵彦敏教授进行了最终总结。本次研讨会聚焦新时代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为在场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启发。



上一条:吉林大学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调研座谈会

下一条:姜治莹书记、李龙熙主席实地考察吉林大学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